昨日(2月26日),香港入境处宣布调整五类输入人才计划的入境申请流程:由今日(2月27日)起,「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和「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的申请人必须在申请时申报是否有刑事定罪纪录。
来源:点新闻
这也是继本月22日调整「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申请流程后针对香港移民入境计划的又一次调整。
为何突然作出多项调整?很多申请人可能还在疑惑中。究其原因,与近期一则“高才通获批事件”分不开。
事件起源是:曾因「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被判入狱三年的南方科技大学原副教授贺建奎,申请「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获批,经媒体披露后引发争议。有网友质疑申请「高才通」时毋须申报刑事定罪纪录,或会出现漏洞。
来源:HK01
对此,李家超回应指当局已优化「高才通」审批程序,确保来港人才符合要求,而事件疑涉及刑事行为,入境处已经展开调查。
香港入境处则在22日凌晨时宣布:怀疑贺建奎以虚假陈诉获得签证,决定宣告其签证无效。
来源:政府新闻网
特区政府这边也实时调整了申请流程:由22日起,申请人必须在电子申请表申报是否有刑事定罪纪录,正在审批中的申请亦要补交相关资料。
来源:大公文汇
以此为例,以后不论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还是其他移民项目的申请人士,如果被查出虚假陈述,将会被取消签证资格。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
入境处还强调:申请人在办理申请时必须提供正确、完备和真实的数据。任何人在办理任何赴港申请时明知而故意申报失实的资料,或填报明知其为虚假或不相信为真实的资料,即属犯罪。有关执法部门必定严肃处理,一经定罪,有关人士最高可被判罚款15万及监禁14年。
而在此之前,“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可以说是获批最快的一项香港移民项目。从已公开的数据得知,“高才计划”申请截止到2023年1月27日,香港政府就收到7417宗申请。短短一个月,已有八成的申请文件完成审核,获批成功率高达95%,由此可见香港政府招人才的速度和决心。
来源:公众号平台
据统计,在已获批的5799宗申请中,A类有470宗,B类有2983宗,C类有2346宗:
A类(只看收入,不看学历):
①在这一个月内,申请A类的人士有1172人,其中470人获批,7人被拒,剩下695宗申请还在处理中。虽然完成审核的比率只有40%,但申请成功率达到98.53%。
②A类获批人士中,年薪达港币300万元~500万元的高薪人士占比最大,约45%。
③A类获批人士的年龄集中在31~50岁,以男性已婚人群为主。
来源:公众号平台
B类(百强名校背景,毕业超过5年):
①B类的递交人数与获批人数是“高才计划”申请人士中最多的,申请成功率达到95.7%。
②大多数B类获批人士的工作经验在3~10年,年龄主要集中在18~40岁之间。
③B类获批人士主要以男性已婚人群为主。
来源:公众号平台
C类(百强名校背景,毕业未满5年):
①C类的申请成功率为94.18%。
②99%的获批人士年龄在18~30岁之间,以应届毕业生为主。
③在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同时以未婚人群为主。
来源:公众号平台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高才通”的受欢迎程度。虽然没有公开数据显示申请人士的来源地,但相信内地居民占较大比例。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自开放申请以来,陆陆续续传出许多当天即可获批的消息,这也让许多申请人士以为可以“安心”进行DIY。但从数据表中得知,自开放当日起到2023年1月27日一共有286宗申请被拒。所以,“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申请绝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相关文件要求、缺少入境处可接受的有效证明文件、部分文件缺失时却不知道如何处理、未能及时跟进入境处提出的补充要求等,这些都是导致DIY被拒签的重要原因。
就算申请通过了,后续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怎么维持身份、如何成功续签、能否不在香港工作、能否换工作、断签了能否再续上、如何在7年后顺利拿到香港永居身份和护照等。对于这些问题,相信很多申请人士也是茫然的。
“高才计划”并非长期计划项目,推出之时已明确是两年时间,满一年作评估。该计划今后会如何安排,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香港移民政策随时会发生变化,未来申请只会越来越严格,建议有意愿申请的人士还是早做准备!如果您需要香港身份规划方面的帮助,欢迎联系我们。
普晖国际,源于香港,布局全球,专注于留学及身份规划为核心的服务机构,公司在香港、内地都配有专业的顾问、文案、律师及接待团队,多年来处理过大量个案和疑难案件,并拥有丰富的实操经验,能够凭借行业领先实力,提供专属的一站式全方位优质服务,为您的人生铺上一条黄金阶梯。
注: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没有注明“原创”字样的,均源于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本平台将及时审查并删除被侵权的内容,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政策随时变化,注意文章时效性,本文所有内容仅供信息交流和业务探讨而非提供法律建议目的的使用,不代表任何监管机构的立场和观点,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