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资讯>
香港中小幼>
资讯详情
香港中一派位放榜 | 若叩门未果别放弃!“二次择校”助力曲线读名校!
发布时间:2025-07-08 浏览人数: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5年香港中一派位结果今日重磅揭晓!


据香港教育局公布数据:本年度共有48011名学生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按获自行分配学位及统一派位阶段获派首三个志愿学校的学生人数合计,整体满意率为95%。若以获得自行分配学位及在统一派位阶段获派首志愿学校的学生人数计算,满意率为85%,两者均创下近年新高!


来源:点新闻


其中,通过统一派位阶段获派学位的学生当中,91%学生获派首三个志愿学校,高于去年; 另74%学生获派首志愿学校,高于去年62%。


综合来看,整体派位情况算是比较理想。


来源:星岛头条


但...每年中一放榜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没有派到心仪学校的家庭,家长记得今天带好资料,尽早去学校叩门!



近年来,香港中一叩门竞争愈发激烈,名校叩门更是一位难求!若叩门未果,是否还有机会助力孩子入读心仪学校?


答案是肯定的!

家长可以采取二次择校”策略曲线圆梦——



1

什么是“二次择校”入学!


熟悉香港教育体制的家长都知道,内地生由于没有呈分试成绩,在派位阶段通常很难获派到知名学校。这个时候,家长们就得面临,是让孩子入读小学从而获得全新的派位流程还是等中二、中三再来港插班的窘境?


其实,还有个更好的办法——先入读,待孩子适应港校学习节奏,采用科学策略提升学术成绩+个人背景后,再申请转读更优质的中学。



虽然“入读-提升冲刺-插班面试-转学”的流程看似较为复杂,但这个方法,对于不想跳级、降级或计划冲刺名校的家庭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1

即时升学,降低时间成本

降级意味着多耗费一整年时光,跳级又怕孩子难以适应港校课堂节奏。与其把所有希望押注在来年未知的派位结果上,不如把握当下——让孩子先行入读派位学校,无需被迫延迟学业,拥有更充足的时间去适应和过渡,为之后转学名校做准备。


2

全方位补差拔尖,曲线读名校更容易

香港热门学校招生既重学术成绩,也看个人背景。但内地生插班无呈分试成绩,英语 + 粤语能力需提升,此时家长可先让孩子入读派位学校积累优势。


✅用时间换竞争力:避免初入港校时因环境差异导致的适应阵痛,在过渡阶段精准补足学术短板,提升学术竞争力

✅丰富个人背景:香港学校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有机会参加竞赛、慈善服务、社团等活动,培养和提升综合能力

✅积攒应试经验:有了第一年的插班申请经验后,之后便能以游刃有余的状态应对插班考核,让名校之路更具确定性!


香港教育竞赛、活动丰富


科学的升学策略,是从夯实学术根基到丰富背景履历,步步为营铺就通往名校的坦途。这也是“二次择校”读名校的底层逻辑。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新来港家庭采用这种策略,助力孩子实现了名校梦。


2

香港升学中心真实案例


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供家长们参考。



✅学生姓名:C同学

✅背景:港籍受养人

✅录取结果:Band 2C(中一)→Band 1B(中二)

✅插班历程


家长计划待孩子完成小学学业后,便带其赴港就读中一,却因规划滞后,错失择校黄金期,最终无奈选择先入读 Band 2尾部中文中学。


香港升学中心老师为C同学量身定制了学术提升+转学计划。C同学除了在中心接受系统化的英文及英数专项辅导外,中心老师还鼓励他积极投身校园社团活动,代表学校参加香港区级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经过一年努力,C同学成绩飞跃至年级前列,并荣获校级奖学金,为个人履历增添亮眼实绩。


最终,凭借卓越的学术成绩与丰富的实践经历,C同学成功获得 Band 1B英文中学的录取!


可见,转学名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前提是,家长要通过科学策略,让孩子在就读的一年里,达到名校收生标准。


3

“二次择校”,如何做准备?


通过上述案例,会发现,夯实学术基础+提升个人实践背景,是锻造申请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建议家长在开学前,尽早带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学术测评,让专业升学导师为孩子量身定制学术提升计划。


香港升学中心拥有17年深耕香港教育领域的丰富经验,能为新来港同学提供一站式学业托管服务:以全人教育为理念,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定制精准的一站式提升方案,培养学生成为具备高端学术能力及全球视野的国际化青少年,为冲刺名校做准备。



此外,择校策略堪称升学关键。不少家长习惯按照期望去选校,却忽略了孩子现有能力与学校的要求是否匹配。建议先根据孩子当前学术成绩确定理想学校,再定制专业化的提升方案,精准突破成绩瓶颈,孩子才能稳步朝着名校目标迈进。


如果家长不知道该如何规划和择校,欢迎后台联系我们。香港升学中心可提供从学业评估、选校规划到申请落地的全流程服务,助您轻松破解插班难题,与您携手托举孩子上名校!


欢迎家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