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资讯>
香港身份>
资讯详情
港八大非本地生学额增至50%,现在办香港身份还值吗?
发布时间:2025-09-22 浏览人数:7


2025年《施政报告》最新提出,自2026/2027学年起,将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进一步提升至5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调整距离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于2024/25学年起将非本地生上限从20%提高至40%)仅时隔两年。


非本地生学额上限的连续上调,引发了不少刚为子女教育而规划香港身份的家长的担忧——


“这是否意味着本地生学额将被挤压?”

“花费大量精力获取香港身份后,通过香港身份升读本地大学是否还有原有的优势?”


为何连续“增额”?


1、非本地生名额供不应求


2025年《施政报告》宣布再次提高非本地生学额上限,其核心原因在于香港高校吸引力强劲,导致现有名额严重供不应求。


近年来,香港高校全球排名屡创新高(如港大QS排名已超越清北),顶尖的学术实力与国际声誉吸引了大量非本地生求学。据《施政报告》所述,“非本地生以自资身分申请人数按年达双位数增长”。



数据更为直观:在2025/26学年的申请中,香港大学共收到超过2.5万份非本地生申请,但学额仅约1500个;香港科技大学同样面临约2万名申请者竞逐800个学额的激烈局面。巨大的申请缺口与录取名额之间的悬殊比例,是推动港府连续上调限额的直接动因。



2、建设“教育枢纽”与“人才水库”


一方面,香港明确要将自己打造成“国际教育枢纽”。更多元的学生群体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更能提升香港整体的国际影响力,让“留学香港”成为一块更闪亮的招牌。



另一方面,香港面临着实实在在的人才缺口。预计到2028年,本地劳动力缺口可能高达18万人。当前,香港正积极推进全球人才招揽计划,非本地生毕业后可通过IANG签证留港工作,成为稳定的人才来源。


会影响本地生学额吗?


香港《施政报告》明确承诺:“政府每年提供15,000个资助学额给本地生,这学额政府会明确维持,不会减少。” 两者的招生渠道完全独立,非本地生名额的提升属于高校的“扩招”,而非从本地生名额中“切走蛋糕”。



更重要的是,根据最新政策,香港高校的招生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独立通道:


��‍�� 池子①:15,000个资助学额(本地生)



这是8所由香港教资会资助的大学(即港八大),专为符合资格的本地学生设置的固定名额池,多年来稳定不变。


主要包括:

◦ 80% (约12,000个):通过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录取的本地考生。

◦ 20% (约3,000个):通过A-Level、IB等国际课程成绩录取的本地考生。


◦ 适用对象:香港永久居民、持无条件逗留签、单程证,以及首次获签时未满18岁并已满足2年居港要求的受养人签证持有者。


�� 池子②:非本地生自费学额(2026/27学年起增至7,500个)


这是完全独立的招生池,经费来自学生自付的较高学费。


最初,非本地生的学额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20%,2024/25学年起,非本地生的限额翻一倍至40%


最新政策,2026/2027学年起,非本地生的限额再从40%增至50%,即本地资助学额 (15,000) × 50% = 7,500个。


◦ 适用对象:没有香港身份的学生,以及首次获签时已满18岁的受养人签证持有者。


�� 池子③:超额收生名额(约600个)


这是一个特殊的“缓冲池”,用于招收那些持受养人签证、未满18岁但暂未满足2年在港居住要求的学生。


◦ 大学可使用最多4%的超额收生权(15,000 × 4% = 600个)录取他们。

◦ 这类学生入学初期需缴纳非本地生学费,在读满两年并满足居住要求后,可申请转回缴纳本地生学费。


总结一下:


这三个招生池互不干扰。本地生的15,000个“蛋糕”大小丝毫未变,只是高校通过扩大自费的非本地生池子和设置一个临时的过渡池子,来满足不同的招生需求,从而实现“扩容”。



香港本地生身份还“值”吗?


尽管非本地生学额上限提升,但通过规划香港身份让子女以本地生资格升学,从竞争难度、学费成本、升学范围三个维度来看,其核心优势并未削弱,反而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显得更具价值。


1、竞争池更小,录取机会更高


本地生池(15,000个名额):规模稳定,且竞争者主要为香港本地学生。


非本地生池(7,500个名额):虽然名额增加,但需与全球学生共同竞争。港府明确希望保持生源国际化,这意味着内地学生在此池中并无特殊优势,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本地生通道。


2、学费成本天差地别



本地生:享受政府资助,学费低廉。2026/27学年学费约为4.7万港币/年


非本地生:需自付全额学费,通常是本地生的3.5倍以上。以港大STEM专业为例,2026/27学年学费高达24.9万港币/年


四年总差价:攻读一个本科文凭,非本地生(STEM专业)的总学费支出可能比本地生高出超过80万港币。



3、升学选择更加灵活多元

持有香港居民身份(特别是永居+回乡证),相当于手握“双轨选择”优势:


DSE考试:可凭成绩申请内地145所高校,过往数据显示,达标考生的录取率超66%


港澳台联考:可参加专门通道报考内地440余所大学,录取率也保持在50%以上。


这条“退可回内地,进可留港或出海”的灵活升学路径,是非本地生无法享有的。


总的来说,规划香港身份,本质是为子女锁定一个竞争更小、成本更低、选择更多的升学通道。非本地生名额增加是针对国际生的“扩容”,并未动摇本地生政策的根本优势。


⚠️ 重要提示:身份优势需要提前规划!


若目标是在港读大学并享受资助,需至少提前2年获得身份并满足在港就读或居住要求(算上办理周期,建议提前3年启动)。


若目标是换永居后凭DSE或联考回内地读大学,则需为获得永居身份预留7年时间(算上办理周期,建议提前8年规划)。


如果您不确定自身资质是否符合申请要求,或在准备申请材料、了解最新政策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普晖专业顾问团队。


我们将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提供一对一的资质评估服务,协助梳理所需文件清单,并为您解读最新政策要点,量身定制最优申请方案,助力您顺利获取香港身份。